首届环洪湖马拉松开跑:7000 选手绘就生态画卷
10 月 26 日清晨 7 时 30 分,洪湖市金湾广场的晨雾尚未散尽,一声清脆的发令枪响划破湖畔的宁静,首届 2025 环洪湖马拉松正式拉开帷幕。7479 名来自全国各地乃至 9 个国家的选手应声出发,沿着精心规划的环湖赛道奋力奔跑,用脚步丈量 “湖北之肾” 的生态之美,用热情书写这场融合体育、生态与文化的盛会篇章。
彩神,彩神vll,彩神vll购彩,彩神vll作为湖北省首个环湖马拉松赛事,本次 “洪马” 最鲜明的特色便是那条 “会呼吸” 的生态赛道。超过 80% 的赛程沿洪湖岸线蜿蜒铺展,金秋时节的湖岸宛如一幅流动的水墨丹青:金色芦苇随风翻涌成浪,残存的秋荷在碧波中点缀出留白意境,金湾渔场段的水面上,野鸭不时掠过留下细碎涟漪,观鸟点处更能望见南迁候鸟群飞的壮阔景象。“太美了,简直就是在画中奔跑!” 来自武汉的跑者黄志霞一边热身,一边忍不住向同伴感叹,眼前的景致正是《洪湖水浪打浪》中 “四处野鸭和菱藕” 的经典场景具象化呈现。这条赛道的背后,是洪湖流域生态治理的坚实成果 —— 自 2024 年 6 月湖北打响水环境治理攻坚战以来,洪湖水质已连续 9 个月稳定达到 Ⅳ 类,植被面积恢复至 16.68 万亩,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持续提升,才让这场 “沉浸式生态课堂” 成为可能。

赛事全程贯穿着 “生态 + 红色 + 人文” 的多元主题。在红色文化传承上,完赛奖牌的设计暗藏巧思:正面浮雕荷花莲叶间镶嵌着红五角星,背面微雕工艺再现《洪湖赤卫队》经典场景,无声诉说着这片土地上的革命记忆。从起跑仪式上激昂的红色旋律,到沿途村落的红色文化展演,再到每公里牌可扫码聆听的红色音乐,选手们在奔跑中完成了一次 “可触摸的红色穿越”。57 岁的西安跑者汪建飞坦言:“踩着洪湖赤卫队战斗过的土地奔跑,耳边仿佛回响着《洪湖水浪打浪》的旋律,这是一次心灵的涤荡。” 而瞿家湾古镇里 39 处完好保留的革命遗址,更成为赛道外的红色坐标,让文化传承不止于赛事本身。
人文关怀与环保理念则渗透在赛事的每一个细节中。组委会为选手准备的参赛包采用可降解材料,电子版指南替代了传统纸质印刷,赛道沿线设置 27 个分类回收点,从源头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25 条免费接驳专线覆盖全城,选手凭参赛凭证可免费乘坐公交、使用社会停车位,90 辆摆渡车往返穿梭,用绿色出行方式呼应生态主题。补给站里,除了常规能量食品,暖心的洪湖藕汤、清甜的莲子、鲜香的清水蟹等本地风味一应俱全,8000 份 “洪湖食味” 美食折页随参赛包发放,成为选手探索当地美味的向导。更令人动容的是,四位全程及半程冠军除了奖金奖牌,还收到了组委会特别赠送的 100 斤洪湖莲藕,这份质朴的奖品让 “鱼米之乡” 的魅力深入人心。
安全保障体系为赛事保驾护航。组委会组建了 1660 人的志愿者队伍,设置 17 个补给站和 24 个医疗站,574 名医疗志愿者、46 名急救跑者与 27 辆救护车、95 台 AED 设备共同构筑起 “六级” 安全防护网。经过激烈角逐,来自广东惠州的邱远青以 2 小时 26 分 20 秒摘得男子全马冠军,贵州六盘水的陆银秀以 2 小时 49 分 40 秒斩获女子全马桂冠,湖北鄂州选手喻桐与辽宁大连选手殷晓雨则分别夺得半马男女组冠军。赛道上,不同年龄层的选手展现着同样的热情:有年仅 1 岁的健康跑婴孩在父母怀中感受氛围,也有年近耄耋的老者步履坚定地向终点迈进,诠释着 “全民参与” 的体育精神。
当最后一名选手冲过终点,夕阳已为洪湖镀上暖金色光晕。百余场配套活动仍在延续赛事热度:“洪马之夜” 音乐会奏响湖岸欢歌,摄影大赛定格生态美景,农产品展销会让洪湖风味走向更多人。本地跑者于晓晨抚摸着完赛奖牌感慨:“跑过十多场马拉松,唯有在家门口的这场最自豪。” 这场马拉松不仅是一次体育盛宴,更是洪湖生态觉醒的生动注脚 ——7000 余名选手的脚步,不仅丈量了湖岸的长度,更让 “湖北之肾” 的新风采传遍四方,为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写下了奔跑着的注脚。

发表评论